前言:
生命科学服务行业目前来看确实正在经历一个“寒冬”,大量的公司在裁员,我知道的就有三家公司裁员大几百人。这些释放到市场的人员,特别是销售人员有一部分肯定会开始创业“搬砖卖水”,那么先卖什么产品最合适呢,本文大体提一下我的思路。
视频内容:
真的是架不住劝,身边有些销售朋友居然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出去创业了。那么销售型公司,先做什么产品?最近好几个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,包括前不久某晚跟我一起吃饭的上海科进生物Jeff。我来说说我个人的一点偏见。先做耗材,再做试剂,最后做仪器。为什么?
01
卖耗材支棱起来
创业初期,我们一方面要基本的利润维持运营,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创业的信心。如果我们每天睁开眼就是人员、房租和其他费用的开支,几个月没订单,我相信很多人挺不过去的。而耗材简单&通用,正好是可以快速成交的,可以解决我们的两个基本需求。但是耗材只能用来做市场覆盖,做日常流水,基本很难有一家公司完全靠耗材就能活得滋润的。
02
卖试剂滋润起来
活下来了,第二阶段考虑的就是要过好日子了,试剂的毛利普遍高于耗材(特别是一些小而美的试剂),原因也很简单,种类太多,更非标。试剂比耗材要难一些,有了前期的铺垫,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试剂来增加公司的利润了。
03
卖仪器立体起来
日子过好了,我们要考虑的就是防止客户丢失,耗材和试剂的销售,很难跟客户建立立体的合作关系,这时候仪器就要出场了,卖仪器会倒逼你要更深更广跟客户去交流、交易。特别是大型的、精密的仪器,需要我们接触到他们的决策层(董事长、总经理、VP等)、管理层(总监、经理等)和执行层(研发、转化、QC、采购、出纳、仓管等),此时我们就跟客户形成了T字形的合作关系,一横代表的是试剂耗材的广度,一竖代表的是仪器的深度,这种关系的稳定性远大于仅仅只合作一个品类。
除非你创业前在某一个品类深耕多年,有着这个品类无法撼动的认知和资源,不然这个发展顺序是最合理的。
有人可能要说了,这行业卖试剂耗材的公司就没有仪器也卖的好的,卖仪器的公司也没有试剂耗材卖的好的。这确实是一种普遍现象,但这个问题不出在逻辑本身,只要你去调查就会发现,基本所有的老板都是在用相同的理念、管理方式和团队去做另一块业务,这必然是要失败的。一定要差异化经营,比如广州东锐和新晋的独立运营就有可能一起跑出来。你学会了吗?如果您还有其他的补充,请在评论区留言,Respect。
成立时间:2019
所在地:广东/广州市
公司的核心产品包括 12、16、32、96、192通道的磁棒法全自动核酸提取仪,24通道移液法全自动核酸提取仪;全面的核酸提取试剂,覆盖科研所需的通用基因组 DNA 提取、总 RNA 提取、病毒 DNA/RNA 提取等。还针对特殊样本如石蜡包埋组织/切片、血液、拭子、土壤、粪便、多糖多酚植物、深加工食品、病原微生物等提取方案;拥有多种动物疫病诊断试剂,畜牧兽医,宠物、水产检测试剂盒
成立时间:2014
所在地:上海
原代细胞、细胞系、间充质干细胞等不同种属细胞。基础培养基、完全培养基、血清等细胞培养试剂。支原体/黑胶虫清除剂/预防剂、干细胞诱导试剂盒、冻存液等多种细胞试剂,也可提供细胞相关CRO、CMO服务。